OKR vs. MBO

by | 4 月 13, 2025 | okr | 0 comments

介紹

OKR vs. MBO ?
乍看之下,OKR(目標與關鍵成果)與 MBO(以目標為導向的管理)之間的差異可能並不明顯。然而,OKR 被證明為 MBO 的更強大且更具適應性的進化版本,因此許多大公司已採用 OKR。

兩種框架具有共同原則:

  • 注重組織一致性
  • 以目標為導向的方法
  • 以員工為中心的方式
  • 進度監控
  • 對成就的認可與表彰

那麼,差別在哪裡呢?讓我們來探討 MBO 的缺陷,以及 OKR 如何在此基礎上改進,提供更多結構性、專注性和紀律性。

新手入門 OKR?查看我們的介紹 -「什麼是 OKR?

 

MBO 的問題在哪裡

MBO 的原則是穩固的,許多公司已實施且取得良好效果。然而,作為目標導向管理的早期先驅(由彼得·杜拉克於 1954 年引入),隨著時間的推移,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。

MBO 的核心理念,即設定目標具有價值,但組織經常忽略了其他重要原則。這種不一致性導致了 OKR 所處理和改進的問題。以下是 OKR 的改善之處:

OKR 收緊了鬆散的環節

OKR is about better planning

1. OKR 鼓勵更短的規劃週期

MBO 經常因其年度規劃週期而受到批評。整整一年中,容易失去專注、偏離軌道或錯失適應市場條件變化的機會。

OKR 透過更短的季度規劃週期解決了這個問題。這鼓勵了更集中的目標設定、定期評估以及根據需要調整策略的靈活性。通過 OKR,目標始終可見且在可及範圍內,從而促進更好的規劃和適應性。

OKR is about better planning

2. OKR 加強員工導向
儘管 MBO 提倡員工參與規劃過程,但自上而下的管理風格往往稀釋了這一原則。

OKR 透過諸如一對一會議、對話、反饋與表彰(CFR)、以及自我評估等實踐重新強調員工的參與。這種方法確保員工在目標設定與執行過程中保持核心地位。

3. 集中進度報告以加強問責制

MBO 缺乏明確的進度報告程序或頻率。

相較之下,OKR 優先集中進度報告。研究表明,當所有人的進度在組織範圍內可見時,員工的動力與生產力更高。透明性促進了問責性並驅動了成果。

4. OKR 將紀律性與節奏融入其中

MBO 除了正式的半年度或年度回顧外,並未強調定期檢查。

OKR 透過更短的週期和一致的接觸點引入了一種紀律節奏:

  • 季前規劃
  • 每週通過中央平台的進度更新
  • 每月一對一會議
  • 季後自我評估

這種結構化的節奏將 OKR 轉化為一種文化習慣——就像運動一樣。雖然需要紀律,但結果是變革性的。

5. OKR 推動增長與創新

OKR 引入了「挑戰性目標」的概念——激勵個人和團隊超越舒適區域以取得更多成就。這些目標激發每個人追求更高質量、更快成果以及更大的增長。

當整個組織採用「挑戰性」心態時,創新蓬勃發展,雄心勃勃的目標變得觸手可及。

6. OKR 促進部門間合作

MBO 主要專注於經理與員工的規劃及個人成就。

OKR 在此基礎上強調更大的整體圖景,推動跨部門的協作、溝通與一致性。這種方式加強了團隊合作並驅動了集體成功。

結論:OKR vs. MBO 的比較—專注、紀律與成長

MBO 是一種基礎穩固的方法論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其限制變得顯而易見。OKR 對 MBO 原則進行了改進和擴展,引入了結構性、紀律性與透明性,同時促進了增長與創新。

雖然缺乏有關 OKR 使用的具體統計數據,但一篇 2024 年的文章表示,在過去 10 年中,OKR 搜索流量在 Google 趨勢上增加了 11 倍 (https://mooncamp.com/blog/okr-statistics#okr-statistics-use-of-okrs).。

此外,像 Google、Netflix、Microsoft、Amazon 等大公司採用 OKR,也證明了 OKR 策略在管理中的卓越效果。

Look who’s using OKRs!

who is using OKR
who is using OKR

了解我們的 OKR 服務。

0 Comments

Submit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C2Believe 是有關品牌、行銷和管理實務訓練。

我們協助台灣的科技公司趕上現代商業和營運策略,特別是品牌、OKR、數位行銷、和 網站設計。